北大荒集团名山农场积极推广“鸭稻”“鱼稻”“虾稻”等种养循环模式,通过稻田立体种养、江水灌溉,提升稻米品质的同时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。
倒入鱼苗(纪凯田 摄)
进入盛夏,农业科技园区的水稻生长旺盛、长势良好,小鸭子们穿梭在绿油油的稻苗间嬉闹玩耍,用扁嘴翻动着泥土,将藏匿其中的害虫和杂草嫩芽找出来大快朵颐。螃蟹、小鱼儿在稻田里游走觅食,体态灵动的小龙虾不时探出脑袋,缓口气就潜入水中继续工作,稻田里呈现出一幅和谐共生的画面。
“我们采用‘稻鱼虾鸭’生态种养模式,共投放了鱼10000尾、小龙虾10000尾、鸭子200只,种养期间不打农药、不撒化肥,鸭为水稻吃虫、增肥、活水、除草,鱼、虾等可减少水稻病虫害的发生,降低水稻生产成本,进而减轻水田初始污染;水稻又为鸭、鱼、虾等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,具有增加土地效能、绿色、提质、增收等优势。”农业发展部工作人员裴植说。
展开剩余56%农业发展部总经理陈忠强介绍:“‘稻鱼虾鸭’生态种养模式生态种养是一种绿色生态模式,通过稻、鱼、鸭三者之间互惠共生,使传统单一的水稻收益转变为有机稻、稻田鱼、本地鸭的综合收益,实现‘一水三用、一田多收、一户多业’。”
鸭子在稻田戏水(闫飞龙 摄)
北大荒集团名山农场开展特色种养以来,本着职工增收、绿色种植、持续发展的理念,采取“种养结合、产销结合”的产业融合发展方式,充分发挥辖区毗邻名山镇4A级景区的区位优势和黑龙江江水灌溉的自然资源优势,“农业+营销+种植户”抱团发展,积极推广“稻+N”生态种养模式,成功打造立体种养循环示范区,因地制宜发展出“鸭稻共生”“鱼稻共育”“虾稻共作”“虾稻共养”等多元化的增收模式,打破了传统单一的种植结构,增加农业附加值,做足稻田里的产业文章。
今年,农场以“认”出绿色、“养”出品质理念,以一亩地、定制品种、定制栽培措施等多种定制形式,积极开展私人定制生态农业模式,推出“生活有点田”农业定制项目,积极探索“种、养、加、销、旅”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方式,不断加强试验示范和推广,推动农产品向品牌化、高端化方向发展。农场还积极打造田间景观,将自然生态和农业、休闲旅游以及产品加工、种养、销售、社会化服务等相结合,促进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发展,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径,打造出名山特色农业靓丽名片。(张琳)
发布于:北京市98配资官网-最好的配资平台-线下手机股票配资论坛-股票短线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